国际化经营模式是什么?
国际化经营模式实质上就是国内企业融入国际市场的一种方式,也是企业为寻求最大化的价值而发展到国际上的一种最佳的经营形态。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国际化经营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多种类型。
按照企业的贸易形态划分:可以分为出口、许可、特许、同东道国企业建立合资公司、建立全资子公司等。
按照资本投入方式划分:可以将其分为对外贸易以及对外投资等,对外投资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对外直接投资或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可以再一次细分为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等。
延伸阅读
国际化经营的环境要素及评估办法?
一.国际贸易的格局和体制
1.关税:是一国政府对进出该国的产品所征收的税金.
2.反倾销税:是对商品倾销国货物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目的在于保持本国产业和国内市场,抵制 外国进口的各种措施。非关税壁垒名目繁多,据《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统计,已有850多种。
3. 国际贸易的支付方式:国际贸易需要将一国的货币兑换成另一国的货币。由于各国货币价值经常波动,因此汇率就会带来一定的问题。
二.政治—法律环境
国家的政治—法律环境中应考虑的几方面的因素:
1.对外国企业的态度2.政治的稳定性3.政府的官僚制度4.贸易或投资条约和协定
法律环境:指的是与国际化经营有关的法律,如涉及海外子公司设立的公司法、劳工立法、商标法、专利法、所得税法,与竞争有关的法规,与进口有关的法规,投资保护法规等。
此外,还包括国际法律规范形式的国际公约,如《1883年保护工业产权的巴黎公约》、《1892年关于商标国际注册的马德里协定》、《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等。
三.经济环境
1.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1)自给自足的经济(2)原料出口经济(3)产业发展中经济(4)产业经济。
2.国民生产总值总量及其分布
国民生产总值的总量反映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实力,而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来看,更能判明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状况及其前景。
3.国际收支
一方面国际收支影响该国的本位货币的币值,一个国际收支严重逆差的国家往往会贬低本国货币,扩大出口;
另一方面,国际收支影响该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以及对外来资本的态度。一般所在国是欢迎国外直接投资的,这有利于该国经济的发展与国际收支稳定,但国际收支逆差会影响国际企业的汇出利润与原料进口。
4.集团贸易与区域性经济
四、地理、社会、人文环境
地理环境主要包括:
1. 气候与地形。一个国家的地形与气候条件,不仅影响着产品的生产与适应能力,也关系着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此外,海拔、温度、温差都会给产品的功能和使用条件带来影响。
2. 自然资源。资源是跨国经营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自然资源的位置、质量及可供应量影响着投资的规模和技术选择。
社会、人文环境主要包括:
1.人口状况。包括人口总量规模,人口增长趋势,人口密度,以及按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城乡和地理位置划分的人口分布状况及变化趋势。此外,还要研究家庭结构。因为家庭结构不同,对商品的需求存地明显差别。
2.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运输条件、能源供应、通迅设施和商业设施。商业设施包括广告、销售渠道、银行和信贷机构。基础设施越发达,国际企业就越能顺利地在目标国开展投资、生产和销售活动。
3.教育水平。人们受教育程度不同,对商品的需求、对商品的鉴别接受能力也不同,接受文字宣传能力也有区别。
4.宗教信仰。不同的宗教信仰有不同的文化倾向与戒律,影响着人们认识事物的方式、行为准则、价值观念以及对商品的需求,包括商品的结构、外形、颜色等都有特殊的要求。
此外,社会、人文环境还包括诸如该国的生活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价值观念、审美观念、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等因素
企业国际化经营管理有哪些工作?
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为了寻求更大的市场、寻找更好的资源、追逐更高的利润,而突破一个国家的企业国际化经营界限,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从事生产、销售、服务等活动。1.横向型水平型多种经营。此类公司主要从事单一产品的生产经营,母公司和子公司很少有专业化分工,但公司内部转移生产技术、销售技能和商标专利等无形资产的数额较大。
2.垂直型多种经营。此类公司按其经营内容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母公司和子公司生产和经营不同行业的、但却相互有关的产品。它们是跨行业的公司,主要涉及原材料、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行业,如开采种植→提炼→加工制造→销售等行业。另一种是母公司和子公司生产和经营同一行业不同加工程度或工艺阶段的产品,主要涉及汽车、电子等专业化分工水平较高的行业。3.混合型多种经营。此类公司经营多种产品,母公司和子公司生产不同的产品,经营不同的业务,而且它们之间互不衔接,没有必然联系。如日本的三菱重工业公司即是如此。它原是一家造船公司,后改为混合多种经营,经营范围包括:汽车、建筑机械、发电系统产品、造船和钢构件、化学工业、一般机械、飞机制造业等。
国际化经营的特点是什么?
与国内经营相比,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有着以下显著的特征。
1.跨国界经营
2.多元化经营
3.资源共享
4.全球战略和一体化管理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过程?
随着时代的车轮滚滚前进,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市场环境逐渐开放,参与主体也从大中型国有企业、新兴国有民营企业发展到了如今各类型企业。
尝试性阶段
1979年国务院颁布15项改革措施,允许出国办企业,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由此兴起。此时企业发展的重点是从如何按政府指令生产转向按市场需求变动状况进行生产和经营。在对外开放方面,企业重点是扩大进出口和利用外资。对外直接投资尚处于自发状态,仅部分与贸易相关的企业得到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批准。截至1983年,全国有76家非贸易企业获准在海外投资,投资金额有5000万美元,投资主体是少数中央直属大型外贸企业。
构建基础阶段
这一时期,对外投资合作的总体发展已初具规模,所投资行业集中于资源开发、承包工程、交通运输、金融保险、旅游等资源型和贸易型领域,涉及地域多分布在资源比较充足的拉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地区,少数分布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及中国港澳地区。
原外经贸部于1984年5月出台《关于在境外开办非贸易性合资经营企业的审批程序权限和原则的通知》。1985年颁布《关于在境外开办非贸易性企业的审批程序和管理办法的实行规定》。部分企业积极推进国际化,以引进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
不断强化阶段
中小企业和乡镇、民营企业开始参与对外直接投资。我国对外投资在1992年达到高峰并一直保持到1995年,投资速度才相对放缓一些。在1998年,我国全部对外直接投资额达到263400万美元;到1998年底,中国境外投资企业数累计达到2396家。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政府提出“走出去”战略,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更好地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
高速发展阶段
我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鉴于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制定了对外直接投资相关促进政策,相继出台一些法律法规,加强对外投资管理。不断规范的管理程序和管理体制,给我国企业国际化提供了法律帮助。
在各项并购政策推动下,中国并购市场保持了相对活跃的势头,如潍柴动力以7.38亿欧元收购德国工业叉车巨头凯傲集团25%股权,海尔以7.37亿美元收购新西兰厨房和洗熨用品制造商Fisher and Paykel Appliances部分股权等。并购国外的企业对于提高境内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中国企业在加强与国际资本合作的同时
企业要进行国际化经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的原因可能有几方面:
第一,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支持。
比如丰田汽车具备有竞争力的汽车生产技术,成本低,质量好,这激励这丰田去国际化,在全世界扩展市场。
第二,通过国际化绕开关税壁垒。
很过企业对进口产品设立了很高的关税,通过在别的国家建立分公司就可以绕开关税壁垒。
第三,扩大市场。
比如日本国家较小,企业需要去其他国家去扩展市场。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要方式?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方式主要有产品出口,合作经营,跨国企业等。其中产品出口是国际化经营的最普遍模式,也就是由国内生产产品,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合作经营也叫合资企业,就是一方出资金技术,一方出场地和劳动力,按合同比例分配利润;跨国企业一般是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把企业办到国外去。
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的基本条件是?
企业国际化经营应具备的条件 (1)在经营思想上,强化国际化经营意识,要有国际化的产品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和比较效益观念。(2)在经营目标上,谋求在国际市场上的利润最大化,赚取尽可能多的外汇。
(3)在经营风险上,能直接面对国际市场,承担国际竞争风险。(4)在经营机制上,应建立符合国际市场竞争的决策机制、研究开发机制、利益机制、自我积累、自我调整机制及内部管理机制等外向型企业的适应国际市场竞争并符合国际惯例的运行机制。
(5)在经营组织上,从内向型分散经营转变为外向型集团化经营。(6)在经营战略上,从以国内市场导向转变为以国际市场导向。
(7)在企业经营人才上,培养、选拔适合于国际化经营的人才
企业在进行国际化经营时,通常考虑的主要的因素有哪些?
考虑主要因素:
1、政治和法律环境;
2、经济和技术环境;
3、文化环境;
4、自然地理环境。
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从国内经营走向跨国经营,从国内市场进入国外市场,在国外设立多种形式的组织,对国内外的生产要素进行配置,在一个或若干个经济领域进行经营的活动的战略。 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通过系统评价自身资源和经营使命,确定企业战略任务和目标,并根据国际环境变化拟定行动方针,以求在国际环境中长期生存和发展所作的长远的总体的谋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