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8大修辞手法的例句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1)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用某一种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种事物或情境。它有三种形式:①明喻,是本体和喻体都出现,比喻词很明显,常用的有“像”、“像……似的”、“好像”、“像……一样”等。②暗喻,是本体和喻体都出现,常用的比喻词有“是”、“变成”、“成了”、“变为”等。③借喻,只出现喻体,没有比喻词,本体也不出现,如(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2)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如“春天的脚步近了”。
(3)夸张,就是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夸张能起到更鲜明、更突出的表现事物的作用。如“因为接连一个礼拜的夜班,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十一个钟头,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
4)排比,就是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如:“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
(5)对偶,就是用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关联的词组或句子,两两对称地组织在一起的修辞方式。如:“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对偶可以使语言的句式整齐,形式美,音韵和谐,意义严谨。
(6)反复,就是根据表达的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它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当中没有其他语句相隔,相同的语句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叫做“连续反复,另一种是相同的语句隔离开来反复出现,当中插入其他语句,叫做“间隔反复”。如:“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居十日,扁鹊复见。”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知道,在复习排比、对偶、反复三种修辞方法时,只要抓住句数、每句字数、句子结构这几方面明显的形式特征,是能对这几种修辞方法加以区别的。
7)设问和反问都是无疑而问。设问是自问自答;反问是只问不答,答案就寓于问话之中了。而一般疑问句是有疑而问,不属于修辞方法。
设问如“苟无民,何以有君?”
反问如“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学习吗?”赞同1| 评论
二、修辞手法举例
排比
利用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它可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1、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如:
延安的歌声 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比喻
就是「打比方」(说明文中常用打比方),也叫譬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即用某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个事物或情境),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例子:
他(本体)动也不动,彷如(喻词)石像(喻体)。
拟人
是指把物(包括物体、动物、思想或抽象概念)拟作人,使其具有人的外表、个性或情感的这样的修辞手段。拟人可以通过形容词、动词或名词表现出来。
例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夸张
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
例子:他种的瓜很甜,几十里外就闻到瓜香了。
反问
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
例子:我心里在想着,宁静的竹海里难道没有人家?(黄蒙田《竹林深处人家》)
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问自答,叫做设问。
例子: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疑问
疑问句不属于修辞手法
对偶
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开工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借代
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
例如: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有的人》)
三、问个句子都有什么修辞方法
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
喻。
2.拟人:把物当做人写。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夸张的三种类型:扩大夸张、缩小夸张和超前夸张。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但要三个以上。 排比可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音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12.对比: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13.顶针:用上句的词语作下句的开头,前后顶接,蝉联而下,促使语气衔接。又称联珠、蝉联、连环。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也不太常见的顶针格式,叫连环格(全联相邻的分句全都顶针,且联首与联脚也顶针)。
14.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15.回环:简单地说回环就是顺读逆读一个样。回环就是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联系。回环可使语句整齐匀称,能揭示事物的辩证关系,使语意精辟警策。
16.移情: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写说者有意识地赋予客观事物一些与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实际上并不 存在的特性,这样的修辞手法叫做移情。运用移情修辞手法,将主观的感情移到事物上, 反过来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 能够更好地表达人的强烈感情,发挥修辞效果。
17.拈连:指甲乙两个事物连在一起叙述时,把本来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拈来用到乙事物上,这种修辞手法就叫拈连,又叫“顺拈”。运用拈连,可以使上下文联系紧密自然,表达生动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