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沙溪镇
照片版权属于新华社以及相关记者,著作权归今日头条作者“集影斋”所有。备注也是引用新华社,略有删减。媒体类平台转载需经本人同意方可!
小榄镇老照片前段时间已更新(可点击打开)。
编辑不易,若君喜欢打个赏!
1958年12月11日 王南摄
这是中山县沙溪人民公社正在熏土,以深翻改良土壤。
1959年1月24日 黄剑培摄
中山县沙溪公社冬季积肥运动,搞得热火朝天。这是社员们在大捞海肥。
1960年8月4日 郭伟祺摄
中山县沙溪公社圣狮大队做好农具使用、保管、修理工作,订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制度,设有农具保管室、车辆保养站、田头巡回修理小组,由专人负责保管和修理农具。
大队鹅场的饲养人员在护理母鹅 1960年12月2日 罗渺伦摄
电力厂一个车间的一角
中山县沙溪公社圣狮大队认真执行“三包一奖”制度,充分发挥小队的生产积极性,使大队经济不断得到迅速发展,生产任务年年出色完成,成为中山县生产发展的一面先进旗帜。这个大队已建立了10个工厂和10个家畜家禽饲养场。1960年1至10月,除供给部分外,全大队月月发放工资,使90%的社员都增加了收入。
第六小队社员在稻田里开排水沟 1960年12月12日 罗渺伦摄
经常超定额的生产能手、女社员彭淑芬
中山县沙溪公社圣狮大队第六小队认真执行“三包一奖”、定额管理和评工记分,充分调动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发展。六小队1959年稻谷超产18000多斤,番薯、花生、南瓜、蔬菜等也有超产。
阮玉如(右三)一家人 1960年12月15日 罗渺伦摄
阮玉如(右)正和弟弟在家里喂养白兔
中山县沙溪公社圣狮大队第四小队女生产能手阮玉如是小队里一个作业组副组长。她热爱集体,事事带头,处处以身作则,经常出色地完成各项生产任务。1960年以来她平均每月作452分,比一般社员都做得多。
沙溪公社圣狮大队经过改造后的耕地 1963年9月9日 李远修、王鹤午摄
这是圣狮大队第六排灌站外景
在大旱之年赢得了满场丰收的稻谷
用更多粮食支援国家建设
沙溪公社党委副书记、圣狮大队党总支书记陈华
圣狮大队干部们正在进一步研究自制的水稻直播机
社员们下工后在擦洗自己的车辆
中山县沙溪公社圣狮大队1963年的早稻生产遇到了数十年未有的大旱。干部和社员们从顽强的抗旱斗争中,赢得了早稻比去年增产一成半的胜利。
1972年2月9日 李长永摄
这是中山县沙溪公社社员在公社综合商店里选购日用工业品。
沙溪公社圣狮大队晒谷场 1983年1月8日 何康摄
珠江三角洲著名的产粮县中山县,1982年粮食增产一亿八千多万斤,平均每亩增产二百多斤。
沙溪区农村一角 1986年 潘家珉摄
同上
张肇达在设计新款式 1986年 黄鉴秋摄
沙溪区工艺时装厂生产的钉珠服装
沙溪工艺时装厂25岁的青年厂长张肇达,设计出以真丝布做面料、珍珠镶嵌的时装,产品远销多国,引起西方商人和设计师的极大兴趣,认为这种时装可列入世界最名贵服装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