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是什么意思
本源书苑天文历法古籍学习小组
————— 2019-1-5 —————
文轩 20:00
各位师友们晚上好!又到了每周交流学习的时间了,大家准备好了吗?
执守正道 20:05
出来学习了!!!
文轩 20:06
在正式交流讨论之前,简单强调两个问题:
一个就是“纪律”问题!
首先,希望各位师友们在讨论交流时,针对所讨论的内容,“有的放矢”,紧紧围绕学习主题,不做漫无目的的发散。
再者,讨论交流时要有“秩序”。也就是相互讨论交流时,看到其他师友讨论的内容,按照先后顺序来发言,尽量不要打断其他人,或者转移到其他内容上。希望一个“问题”讨论明白后,再接后续一个话题。
另外呢,针对今晚交流的内容,简单做一个说明:
今晚讨论交流的内容呢,昨天执守正道老师已经在群内提前作了公告。
就是根据这段时间以来大家的学习情况,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进一步学习、讨论“赤道坐标系“与“黄道坐标系”,看看到底哪一种坐标系,才是真正的原始天文历法的根基,才能够解释得通古籍记载中有关“阴阳”,“五运六气”等实际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今晚的交流内容,我们仅仅是对有关知识体系的学术研究与讨论,是针对具体知识情况的,而不是针对整理这些或者转发这些知识的作者或者朋友的。所以,各位师友们还请心里不要有疑虑,或者思想上有这样的包袱。请尽管根据自己所学知识,畅所欲言。因为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搞清楚知识的对与错,而不是针对某个或者某些人。
文轩 20:25
《立杆测影–二十四节气与天文历法的源流(天中山人)》。
首先大家讨论交流的是这篇文章中的有关内容。
西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天文学家邓平在制订中国有完整资料的第一部传世历法《太初历》时,把形成于秦汉时期的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历法之中,并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所谓天文位置就是从太阳黄经零度春分开始,沿黄经每运行15度为一个节气,太阳一个回归年运行360度,共经历二十四个节气。
第一个问题:
各位师友们看看,二十四节气是否如上面所说,是按照黄经角度来划分呢?
胡宇龙 20:29
否,应为赤道。
至少中心不该是太阳。
无心 20:31
现代天文学是按黄道划分的。
胡宇龙 20:32
赤道地球自转轴心对着极点,而中国在北半球,当然是北极点。
天球以北极点为中心旋转。
二十八宿划分节气。
本真 20:35
天穹像个大锅盖,斜着扣在圆圆的大地上。北极就像锅盖正中心的疙瘩。
文轩 20:36
二十八宿到底是在天赤道附近呢?还是黄道圈附近呢?是如何作为指示节气的坐标呢?@胡宇龙
本真 20:38
无论在哪个附近,只要是斜着身子旋转,就是赤道!
文轩 20:38
其他朋友们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哈!
文轩 20:46
各位师友们可以结合上面两幅图片,做一些具体的对比说明!
无心 20:41
二十四节气可不是形成于秦汉时期,那我们的文明史岂不是被大大缩短了,光是贾湖骨笛就有八九千年了。有一种说法,是从星象推出来的,二十四节气的产生大概有三万年了,但不管有多久,二十四节气一定是跟二十八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执守正道 20:49
看看赤道是怎么回事,黄道又是怎么回事?
文轩 20:50
嗯嗯,二十四节气的产生的具体时间,肯定是早于文章中的商周,秦汉年间的,现在的考古发掘也证明了二十四节气及二十八宿产生的年代非常古老,至少距今有上万年以上的时间。
文轩 20:53
盖天说主张天穹像一个斗笠,大地像覆着的盘子。天与地均呈中间高四周下垂,是拱形的。
据《晋书·天文志》载:“天似盖笠,地法覆槃。天地各中高外下。北极之下为天地之中,其地最高,而滂沲四聩,三光隐映,以为昼夜。天中高于外衡冬至日之所在六万里。北极下地高于外衡下地亦六万里,外衡高于北极下地二万里。天地隆高相从,日去地恒八万里。”
@本真老师,这个说法应该也是原始天文学中的一部分吧?
无心 20:54
《史记》、《晋书》里都提到了一幅古星图,这幅星图如果按岁差推算,是一万年前的星图,这幅图里已经有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如果按已经成体系的时间推算,其起源至少还得再往前推几万年。
执守正道 20:56
根据河图洛书的出现,可以确切的回答,早于伏羲时代。
文轩 20:57
今天晚上的内容可以说,是回顾之前的内容,再一次体会赤道和黄道的区别。
中国自古以来,一直使用的都是赤道坐标,汉以后才开始有了黄道和白道的概念,隋以后开始使用黄道划分二十四节气。古颛顼历的回归年是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每一个节气的时间长度是二十四分之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等于十五又三十二分之七日。每过十五又三十二分之七日就交一个新的节气,古人称此为恒气,又称平气。
完全依黄道划分二十四节气,始于隋朝著名天文学家刘焯的《皇极历》,由于太阳运动的不均匀性,各个节气之间太阳所走的度数是不相等的。于是刘焯在他的《皇极历》中就提出以黄道位置来分节气。把太阳在黄道上每走到一个分点就是交一个节气。这样定的节气叫“定气”,取意是每两个节气之间太阳黄道所走的距离是一定的,或每个节气太阳所在的位置是固定的,显然,每个定气的时间长度是不相等的。例如,冬至前后太阳移动快,一气只有十四日多;夏至前后,太阳移动慢,一气可将近十六日。刘焯的定气在民用上没有多大关系,因为人们只要求有个相对固定的标准把生物、气象在一年中的日子固定下来。至于这种固定是用平气还是用定气作标志,这不是本质的。也就是说,生物、气象可以和平气建立一套联系,也可以和定气建立另一套联系。因此,刘焯的定气在民用历本上一直没有采用。只是到了清朝的时宪历才改用定气来注历本。直到今天,我们的日历上注的也是定气。平气与定气的区别在于,平气是依据赤道大圆等分24;定气是依据黄道大圆不等分24。平气属于中国的赤道坐标系;定气属于希腊的黄道坐标系。赤道大圆与黄道大圆之间有23.5度的交角。
无心 20:59
每个月的初气为“节“,中气为”气“,都离不开一个”气“字。
这里的”月“不是指现行太阴历中的”月“,而是把二十四节气划分成十二个月,每个月包含一个”节“一个”气。
王文东 21:01
黄道和赤道坐标系确定节气的时间点误差大吗?
文轩 21:04
就是上面提到的“定气”与“平气”的区别@王文东
各位朋友们可以结合这几个图片,仔细体会下上面的有关内容。
特别是“定气”与“平气”来划分“二十四节气”的区别,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执守正道 21:09
平气与定气的区别在于,平气是依据赤道大圆等分24;定气是依据黄道大圆不等分24。平气属于中国赤道坐标系;定气属于黄道坐标系。
说白了,黄道赤道最大的区别就一句话:黄道坐标系是给太阳定位,赤道坐标系是给天地之气定位。
老祖宗如果看到二十一世纪有人这么解释他的学问,得气得从陵里跳出来找你们算帐。告诉你们,谈现代天文就谈现代天文,别总捎上我的八卦阴阳,丢不起那个人。
文轩 21:11
从远古天文学到汉以后的古代中国天文学,都是按照“平气”法,划分二十四节气。一直到1645年清朝《时宪历》,才开始采用定气法,划分二十四节气。
也就是说,现在用“定气法”划分的二十四节气,是从清朝才确定下来的。
而中国古代,是按照“平气法”来划分二十四节气的。
执守正道 21:14
黄道坐标系下的二十四节气,不过是把一个圈划分出二十四份,赤道坐标系是把天地之气划分成二十四份。评评理,那个是智者,谁高明?
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距今有八千年左右历史,用于测候地气,定立八节—-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十六根骨笛(见《骨笛图》);河南濮阳出土的六千多年前,用蚌壳摆塑的北斗、苍龙、白虎星图(见《濮阳西水坡M45号墓蚌塑北斗、青龙、白虎星象天文图》)。证实了延续至今被现代天文学承传下来,并仍在使用的赤道坐标系—-北斗观象授时系统,以及由这一系统中建立起来的二十四节气历法,最迟在六、七千年以前就已经诞生。
骨笛
在中学课本上我们能够读到的有关北斗星的知识是:“我们所熟悉的北斗七星,现在看起来排列得象勺子的形状。但是,在十万年以前和十万年以后,形状却跟现在不一样,这是因为北斗七星各成员运动的方向、速度不同所造成的。”(见《北斗七星十万年以前与十万年以后变化图》)
北斗历史变迁图
对比濮阳西水坡M45号墓的蚌塑“北斗天文星图”,我们会发现,这一图形竟然是十万年以前的北斗七星星象!这说明,现代天文学“北斗七星十万年以前与十万年以后变化”的知识,是对六、七千年以前中国原始天文学的承传!同时,还说明:六、七千年以前古代中国天文科学就已经达到了非常高深与精密的程度!
濮阳西水坡M45号墓蚌塑北斗、青龙、白虎星象天文图
史前史的二十四节气历法,除了依据确定物候、观测天象以外,就是用律管测候地气来进行划分。容成综合阐述的“六术”之一—-伶伦制造的律吕,就是指用竹管(或铜管、玉管)制成的定音仪器—-六律、六吕。
律管候气图
不同的时段,六律、六吕会发出不同的音响。古人用它们来测侯天地之气的升降变化,并依据清音与浊音来划分与定立节气。这些都是对远古用骨笛测定地气方法的承传。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记载了:“圣人慎守日月之数,以察星辰之行,以序四时之顺逆,谓之历;截十二管,以宗八音之上下清浊,谓之律也。律居阴而治阳,历居阳而治阴,律、历迭相治也。”卢辩注:“历以治时,律以候气,其致一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有贤能的人严格依据时日、月份的时间顺序,观察星辰的运行速度,用以排列四时的顺逆,称为历法。制作十二根长短不同的竹管,以八音的高与低;清晰与混浊为标准,称之为“律”。
用居于阴处(埋入地中)的律推知阳气;用居于阳间(太空)的历象—-日月星辰运行规律推知阴气。将律、历相互更替进行对照,推知阴阳之气运行规律。历法用数目表示的时日、月份,与律管所测候的天地之气运行规律是一致的。
本真 21:22
至少中心不该是太阳!
应该先把两幅图的区别弄清楚。
赤道坐标系的天极在哪里?
黄道坐标系的黄极在哪里?
文轩 21:24
大家先把上面两幅图的区别搞清楚。
普正顺 21:27
我想黄道和赤道的区别在于如何看待太阳的地位和作用!
本真 21:29
在地球上看黄道和看赤道有区别吗?
王文东 21:29
赤道以地球为轴心 黄道以太阳为轴心
执守正道 21:30
赤道坐标系以天极为中心;
黄道坐标系以黄极为中心。
本真 21:30
北极星相对不动(几千年以来,换了几次)
文轩 21:30
魏军 21:28
老师,我插一个问题,是不是北极星和二十八星宿在天体上固定不动,地体在自转,北斗七星如指针在旋转,标示出二十四节气,这样理解对吗?
本真 21:31
二十八星宿随北斗七星如指针旋转,标示出二十四节气,这样理解对!
只是还要用“不转的”二十八宿为坐标。
“不转的”二十八宿,是斗柄直指正北的冬至时刻,二十八宿的位置。
让懂“观星软件”的无心老师,详细讲。
执守正道 21:34
以天极为中心的赤道与以黄极为中心黄道之间23.5度的夹角,正因为这23.26度的夹角,使得黄道十二宫与赤道十二支之间形成天壤之别的差距。
啊来英 21:35
师傅为什么用二十八宿为坐标。
本真 21:36
因为古人通晓了“地气”与“天气”的规律。
啊来英 21:37
通往地气与天气之门在哪里。
本真 21:38
你是说“天门”与”地户”?
无心 21:40
在观星软件里大家看到是什么?
定位北京,这个是现在的星空,大家看到了什么?
西方白虎中的参宿。
魏军 21:42
这说明什么呢?
就是说小寒时节在北京看到的星宿是参宿~
然后大寒的时候,在北京看到的又是另外的星宿是吧~
本真 21:43
说明这是旋转中的二十八宿。
无心 21:43
时间再往前一点,这张是黄昏时分的,看到了吗?上面有火星。
日月五星在二十八宿中穿行。
啊来英 21:45
立春到了是不是换井宿了。
魏军 21:45
哦,神奇,但二十八宿也在动是吧~
执守正道 21:48
天体是在不断运动中的,二十八宿只是看起相对静止。
无心 21:46
这个是冬至那天的黄昏星图。
看一下上中天的星宿是哪个?
本真 21:47
这就是相对不旋转的二十八宿。
啊来英 21:47
以前的我以为二十八宿是算命先生的公式,想不到是天上的星星。
普正顺 21:48
实际的天空确实是如上图所示,我走出门,抬头就能看到参宿!很明显。
大多数的星辰都在天赤道上!二十八星宿把大家串起来了!
魏军 21:50
无心会把每个节气的星图都截图下来,真是个办法~
无心 21:51
这个是明天黎明时分的星图,古人不仅在黄昏时分观测星空,黎明时分也很重要。
看到金星和木星了吗?左下角还有一个不太明显的水星。
魏军 21:53
组成二十八星宿的恒星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相距很远很远的星星,他们却能固定的组成二十八个星宿,还能相对于地体静止,真神奇,这概率真是太小太小了,但却是事实。
无心 21:54
日月五星在二十八宿中穿行,古人根据去极度和入宿度确定具体位置,都是依据赤道坐标系。
魏军 21:55
观察日月五星在二十八星宿间穿行,可以干什么呢?
啊来英 21:56
@魏军应该有很多用途我们不明白而已。
本真 21:57
这只是古人在数万年甚至数十万年的天文观测中,反复总结验证,用假想的线条把每组星星联结起来,确定出来的星象。其“用途”记载在二十四史《天文律历志》之中。
无心 21:58
用天上的星象和地上的律管候气,以及物候来确定天地之气的运行规律。
也是经过漫长的岁月不断的调整完善,最后确定出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星图。
所以现在请大家体会一下,是否有这样的感受,以地球为中心是缘地体表面向太空延伸,延伸到二十八宿。
但是如果以太阳为中心呢?那就只能是局限于太阳系了。
文轩 22:03
@魏军观察日月五星在二十八宿中的运行。从另一个方面,也可以反证出来二十八宿作为“天地坐标”的正确性,及实用性。
啊来英 22:03
@本真师傅天地之气与二十八星宿连起来可以串出什么来?
无心 22:04
我们伟大的祖先用天上的星象(北极、北斗、二十八宿)和地上的律管候气,以及气象气候,物象物候来确定天地之气的运行规律。然后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二十四节气。
本真 22:04
魏军 22:05
二十八和二十四为什么差四~
啊来英 22:05
可以创立二十四节气明白了。
无心 22:06
但是问题来了,为什么现代人都把二十四节气,说成是依据黄道划分的呢?
啊来英 22:06
二十八是星星,二十四地气有这简单。
无心 22:07
二十八宿代表了周天365.25度,二十四节气是把周天等分成二十四份。
本真 22:08
二十八宿标识了周天大圆的365.25度。每一宿与每一宿,度数是不一样的。
文轩 22:08
@无心就是说,现在大部分人对于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到达黄经~~度,是某节气吧?
无心 22:09
是按定气划分。
本真 22:09
二十四节气是把周天365.25度用24等分。每一份15度多一点。
原始天文学,只是在赤道上确定太阳的位置,直到汉代,才有了“黄道”这个词。
无心 22:11
根据上面的结论,定气的划分方法把二十四节气局限在了太阳系。
本真 22:14
从远古天文学到汉以后的古代中国天文学,都是按照“平气”法,划分二十四节气。一直到1645年清朝《时宪历》,才开始采用定气法,划分二十四节气。大家想一想:“平气”与“定气”有什么区别呢?天地之间,本来就有二十四种气的变化!不然,怎么会亘古未变呢!
普正顺 22:14
二十四节气是周天等分二十四份而来,这个我有些怀疑,二十四节气应该是通过长期的观察总结而来的!天上地下互相验证的,不是划分的而是本来就有二十四种气的变化!等分而来,不对,是观察总结而来。
本真 22:17
“等分”,是“平气”。等分而来,是对的!
普正顺 22:18
不对。
本真 22:18
不对的理由?
无心 22:19
是通过漫长的观测总结而得出等分的结论。
啊来英 22:19
那为什么会有四季变换?
本真 22:20
四季变换是地球自身的运动所导致的。
普正顺 22:21
那我也可以等分60啊!为什么偏偏分个二十四呢!
本真 22:22
“天地之间,本来就有二十四种气的变化”,是由测地气,观星象,对应物象物候规律,对应气象气候规律,而总结出来的天地之气运行规律。你自己分的符合天地之气运行规律吗?你还是先弄清楚什么是“平气”吧。
无心 22:23
不是拍脑门说等分多少就等分多少。
文轩 22:24
在古代,通常将冬至到夏至,再到冬至之间的时间段(约365.25日),也就是岁实(回归年),分割为24段(每段约15日2时5刻),每段起始于一个节气,依次为: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立春到立夏前为春季,立夏到立秋前为夏季,立秋到立冬前为秋季,立冬到立春前为冬季。
在古代,二十四节气中,冬至、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为中气,通常用来确定月份。
冬至所在月份必定为冬月(十一月)、大寒所在月份必定为腊月(十二月)、雨水所在月份必定为正月、春分所在月份为二月、……小雪所在月份为十月。
@普正顺 请结合上面内容,体会,体会。
上面内容中所说,就是“平气”法,划分二十四节气。
啊来英 22:26
也就是说立春分去了一份,以此类推。
文轩 22:27
节气与中气对应图
啊来英 22:27
十五天分一份。
本真 22:28
“平气”就是等分赤道大圆。
十五天多点,分一份。
文轩 22:28
节气与中气对应图(图的内圈是“节气”;外圈是“中气”)中气之间的时间约为30日5.25时,因此中气日之间的间隔(含前不含后)为30或31日。
二十四节气,自1645年清朝《时宪历》开始采用定气法,定气按太阳运行的位置为准,二十四节气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位置。
无心 22:32
大家有时间的时候可以在网上查一下跟定气有关的内容,深入体会一下。
啊来英 22:33
@无心是不是平分里面各有任务呀!
无心 22:34
每个节气有各自的任务,这个说法好!
本真 22:34
是平分里面各有任务—-举一反三!
还是“大”神聪明!
啊来英 22:35
这么理解的话可以想通了
文轩 22:34
现代二十四节气沿用定气,即以黄道升交点春分点为起点0度(但排序仍习惯上把立春列为首位),按黄经度数编排,所以二十四节气是24个时间点,“点”具体落在哪天,是天体运动的结果,一般由专家测算。以紫金山天文台颁发的《天文年历》为准。
hank 22:36
@本真老师是不是这样,赤道坐标系中,赤道不是运动轨迹,所以等分回归年和等分赤道是一样的,然而,黄道坐标则不然,它是公转轨道,如果按照等分赤道的方法去等分黄道,那就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公转角速度不均匀,所以等分黄道,节气就不是15天一节气。
执守正道 22:38
@hank天赤道就是地球赤道扩展。
hank 22:38
所以不是轨迹等分圆就是等分回归年。
文轩 22:40
夜逐渐深了,马上就要交“小寒”节气,各位师友们早点休息!
文字整理 大麦橙 文章编辑 无心
关注本源书苑公众号
已不属于本源勿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