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尽枕河(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人家尽枕河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来自听游 –> 00:00 04:59 后退15秒 倍速 快进15秒
人家尽枕河
君到姑苏见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故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这是诗人杜荀鹤在《送人游吴》中对苏州美的描写。凡是到过或听说过苏州的人,都会想起杜荀鹤的这首诗。
唐朝的苏州人,将自己的平常日子,过得像唐诗一样风雅。这首描写苏州的唐诗,就象是种植在苏州黄天荡的莲藕,既新鲜水淋又干干净净,古人把唐朝写活了,也把苏州写活了,唐朝的苏州,在水里活到了今天。

苏州是世界上惟一历经沧桑仍坐落在原址上的古城,到过苏州的人最难忘的便是苏州的老街。山塘街中间是山塘河,通过一座座石桥与另一侧的连接。这里的房屋多为前门沿街,后门临河,有的还建成特殊的过街楼。在平江河上,流水涟漪,枕河民居的倒影时隐时现,河岸两侧,则有依依垂柳,成行栏石。
古城小桥多,每座桥都蕴藏一个美丽的传说,一种独特的风姿与神韵,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尽情流转。历史上苏州到底有多少座桥,各有各的说法。马可·波罗游历苏州时说这里”有桥六千”,这可能是有点夸张了。
宋刻《平江图》碑上绘出苏州的桥梁,以乐桥为中心,四周可数到三百一十四座桥。唐代主要是木桥,上配朱栏,故曾做过苏州刺史的白居易写有”绿浪东西南北水,朱栏三百九十桥”的诗句。宋以后易木为石,几乎所有桥都是人工挑石砌成,半圆形地跨在河面上。
因此,桥梁便成了苏州水城最富有代表性的建筑,仿佛就是这座城市的街头雕塑,使苏州增添了无限的生动和绵延的韵味。最难得的是近年来经过修葺,这些桥还保持着原有古香古色的风味。在桥上,别样风景尽收眼底。在桥外,桥又成了风景中的极致。
苏州的民居建筑大多临河而立,黑白灰是主色调,黑色的砖瓦和白色的围墙。年久失修的黑瓦上生出了白色的印子,白墙皮脱落后又露出了泛黑的青砖。瓦的青黑,墙的粉白,路的浅灰,于是在瞬间被集中突出勾勒。
黑白之间有着悠悠岁月的纹理,苏州人古今情感殊异的层次,被清晰地、错落地、工整疏密地誊写了出来。光是小桥流水还不够,添上了温柔可人的苏州女子才叫风景。苏州的水巷总是让人联想到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如今,走在平江路丁香巷深长的夜色里,听年轻女子高跟鞋敲打小巷的声音,我常常在想,这小巷情结所折射出的文化渊源,是如此美丽动人,此情此景,只有徐志摩的诗才能描绘。
“小桥、流水、人家”,这是不可分割的苏州特色,水绕着古城,古城围着水。一半儿是水,另一半儿是岸。岁月悠悠,流水悠悠,是岁月沉浸在流水里,还是流水浮漾在岁月上。
在今天的苏州城市街坊改造中,仍然保持住她那传统的矜持,保持了那一种超凡而不脱俗的雅致。小桥的名称还在,流水的影子还在,枕河人家的符号还在。

– END –
版权信息
文字内容源于网络
主播|潇然
如转载请联系听游后台
喜欢就分享到朋友圈吧
微信号:tingyou8888

人家尽枕河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