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的天空(陶滔:曼哈顿的地下与天空——纽约随笔)

地下的天空

 01 
曼哈顿的地下
这张梦露的照片我们很久以前就看到过。它是如何产生的?它不在于用了电影的技巧和手法,有趣的地方在于,人行道上的铸铁隔栓下面,就是纽约地铁的通风口,因此它才能产生吹动梦露裙子的气流。如果没有这样的体验,很难知道纽约地铁的技术方法与标准,因为在我国新建的城市地铁里基本上没有这样的处理方式。

纽约在十九世纪末开始规划地铁,二十世纪伊始便开通了第一条线路:从市政厅到百老汇以及145大街。1904年10月27日星期四晚上7点,时任纽约市长的乔治·麦克莱兰手握操纵杆,开始了纽约地铁的处女行。“地铁的建成将很快解决曼哈顿的交通问题,它能够在十五分钟内把乘客从市政厅送到黑人聚居的哈莱姆区。”

1915年,纽约建成了第二条线路,从布鲁克林到曼哈顿。1932年,纽约开始修建第三条线路。从1968年开始,纽约地铁开始由Metropolitan Transport Authority公司控制。到目前,纽约地铁拥有26条线、468站。

2019年新年,纽约人迎来了一段期盼已久的新线路通车。纽约州州长安德鲁·库默特意包下新建的72街站,为这段建了八十多年的线路开了一个“地下趴”。《纽约时报》把这段3.2公里只有三个站的线路称为半个世纪以来纽约地铁最有野心的一次扩张。

纽约地铁曾经因犯罪率高、卫生条件差而臭名昭著。为此,在八十年代中期,纽约地铁总监戴维·冈恩先生带领纽约的清洁工们在地铁内大搞卫生运动。果然,地铁内的犯罪率迅速下降,现在人们甚至可以挂着徕卡相机在夜里的地铁站中游荡。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引爆点》那本书里,精彩地描述了纽约地铁通过环境治理抑制犯罪行为发生的故事。

犯罪学家詹姆斯·Q·威尔逊和乔治·科林在犯罪学研究中提出“破窗效应”是滋生犯罪的温床。他们认为,如果一扇窗户被打破,长时间没有修理的话,就会有更多的窗扉被打破。这是因为人们认为这种地方没人关心、没人管理,于是无政府行为便会滋生而且蔓延。

纽约地铁里有躺着的流浪汉,也有喝着咖啡的西服白领,或在通勤时间赶着化妆的女生。前面提到的那条修了八十多年的线路,虽说建得坎坷耗时,但纽约市在这三个地铁站上花重金塑造了“纽约地下艺术区”。

对于纽约人来说,地铁是生活中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几乎所有人的通勤都依靠着这百年地铁线。

在这样的背景下,纽约地铁成为全世界唯一24小时不关闭的地铁系统,尽管它也是事故率(所谓延误率)最高的系统。

这些是我在曼哈顿拍摄的地铁人物群像。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城市的地铁不仅仅是简单的交通工具,也是人们在这里度过某一个生活时段的场所。

地铁,不是城市的奢侈品,它是充满了烟火气的城市空间。

 02 
曼哈顿的天空

纽约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以曼哈顿为中心,形成了全世界高层建筑最集中的区域。纽约市内已建成的高楼中,有九座超过1000英尺高,其中七座建于2007年以后。据总部位于芝加哥、追踪和评估高层建筑的非营利性机构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称,还有16座这样的高楼——将近两倍于现在的数量——正在计划或建设中。这一轮新的建造浪潮规模前所未有。

约1925年,曼哈顿南侧,那时曼哈顿下城最高的建筑是伍尔沃斯大厦。

1980年,曼哈顿南侧。建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世界贸易中心的双子塔,使这里的天际线焕然一新。

2001年10月,曼哈顿中心,双子塔被摧毁后的天际线。

2019年,世界贸易中心一号大楼高1776英尺,是纽约最高的建筑。

1931年,在一场备受关注、呈现三足鼎立之势的高度竞赛中,帝国大厦凭借那个被严密保护起来的尖顶,以1250英尺的高度脱颖而出,超越了当时刚落成不久的克莱斯勒大厦(1047英尺)和一座位于华尔街60号、如今被称作特朗普大厦(Trump Building)的高楼(927英尺)。这一记录一直无人打破,天际线几乎保持着原样,直到1972年世贸大厦(World Trade Center)落成,达到了1368英尺的新高度。

更结实的水泥、更快更高效的电梯以及更成熟的电脑建模系统,这一切使得开发商能够在占地面积更小的工地上建起更高的建筑。

纽约的天际线看起来与十年前相比已经大为不同。重绘它的是曼哈顿西区的哈德逊园区(Hudson Yards)大型项目、中城“亿万富豪街”上和周围群簇的高楼以及由世界贸易中心一号大楼引领的曼哈顿下城的复兴。最近中城东区在进行的重新规划将为城市天际线剪出更多陌生的剪影。豪华公寓高层建筑也将很快在布鲁克林和皇后区刷新出新的高度。

这张照片是当时我在新泽西拍的,可以看到整个曼哈顿下城,也就是世贸中心这个区域整个城市轮廓线,在911袭击以后,导致世贸中心双子塔倒塌重新塑造出来的城市轮廓,包括它周边的大楼,其中大概有两三个楼座现在正在建设中。

这是在世贸中心下面正在进行基础建设的一系列超高层建筑基础建造。

世贸中心一带复兴以后,结合着交通枢纽建设,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城市活动区域。

上图是曼哈顿中城,在哈德逊河岸边上建设的哈德逊楼。下图曼哈顿高线公园北面的起点,它在这个地方聚集了一系列建设,尤其结合着宾州火车站改造,今后会形成整个城市天际线重要的突出部位。

下图是建设过程中的情况,以及它建设的旅游性设施、标志性建筑构筑物等等。

有意思的是,在中央公园南侧到51街的范围内形成的城市轮廓线,完全有别于传统的对城市轮廓线基本的认知观点。很多朋友说到现在纽约最时髦的是建筷子形大楼,细高比极大,这得益于现在的技术水平,使施工面、建筑基底变小,使得建筑拼命往高空发展。

在这个街区有各种高层、超高层建筑,比较有特色的是,这些高层建筑、超高层建筑绝大多数以住宅为主。这栋楼是哈德逊河上重要的城市地标性建筑,是由贝克建筑事务所设计的。

为什么在这里会出现这么大规模的、拼命建高的高层住宅呢?20世纪90年代,北美就开始兴起了高层住宅热,在温哥华、西雅图等城市,因为不断接受新技术移民,开始大规模建设高层住宅。这股潮流到了纽约以后,表现出更强烈的市场经济引领的状态。比如说在2003年,哥伦布圆环25号这栋大楼已经创下住宅公寓价格纪录。在这样价格纪录推动下,不断形成了一波又一波更高的高层公寓的建设,围绕的核心是什么?就是在最顶层、最昂贵的公寓住宅,能获得最好的城市景观。所以在大多数建筑里,低于20层的都不会用作住宅,因为它们的景观已经被遮挡了,大多数作为办公或者酒店,20层以上拥有较好景观的,基本上都是以公寓的形式进行销售。

这是在公园大道边防上的432号住宅楼,它是在2005年前后设计、2014年建成封顶,高度426米。它完全颠覆了纽约人对于摩天大楼形象直观的感觉,每一层都是一个10英尺×10英尺大型落地窗组合起来的,在外面看像写字楼,其实从内部看外面,可以确保采光的明亮和看到曼哈顿最佳的城市风光。

这是夜幕降临时,在克莱斯勒大厦上看到的432号公寓楼的景色。最良好的景观条件、最昂贵的土地,导致它最昂贵的价格。

紧接着,在2019年9月,比它更高一点的472米的中央公园塔(即111号)又建成了。这栋楼在整个建筑过程中,除了在432号那些设计要素以及市场要素需求下,它更注重大楼本身文化传统的继承,以及历史传统的引述。这是在中央公园里看到470多米的塔楼,当时还没有封顶,正在做顶端的皇冠。

在哈德逊岸对岸看过去最高的就是111号,中央公园塔这栋公寓楼,里面主体是以公寓为主。

伴随着这样的趋势,曼哈顿正在设计准备建设的高度已经达到了2000英尺左右(也就是1200米)。这样的总长度,对开大概六到七百米这样一个总高度建筑,叫做BIG BEND。它正在设计过程中,会最终彻底改变纽约的天际线。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城市的天际线不是规划设计出来的,因为在中央公园南侧这一系列建筑,都已经远远突破了纽约市城市规划的基本要求。从一个角度来说,投资商是钻了法律法规的空子;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是发展进程的需求,天际线应该是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生长成的。所以,在城市设计过程中,尽管画了各种各样的天际线,如果它不结合经济发展、政策导向与市场运营,是很难实现目标的。

 03 
结语

我们可以用最近比较不错的一部美剧来结尾。这个美剧叫《美丽新世界》,它勾勒了人类科学技术水平高度发达以后的状态。在所有的一切都被标准化以后,人们接受了各种制约,这必然会对于一些需求产生异化的想法。在机械文明社会中,没有了家庭、个性、情绪、自由和道德以后,人与人之间也就不存在真实的情感,人性在机器的碾磨下会灰飞烟灭。所以说到摩天大楼的建设,使我们看到一种全新的空间,但是从天上到地下,我们又能感受到曼哈顿本身非常有烟火气的地铁空间,它构成了现代城市基本的生活形态。

这是一部未来片子:高耸的地方,下方亦有芸芸众生。

陶  滔
北京五合国际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总规划师、教授级高工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影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地下的天空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