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囚五行山(困囚五行山:杨导演倾注感情最多的一集)

困囚五行山

        今天,咱们来讲一讲第四集,《困囚五行山》。在这25集戏中,杨导演最喜欢的有两集,一个是女儿国,另一个就是这个《困囚五行山》。在这一集中,对于唐僧讲经、陈光蕊赴任遇害、孙悟空被压在五行山下这几段戏,杨导演倾注了最多的心血和感情。

佛教界认可82版电视剧《西游记》
        和前一集的“闹”相比,这一集突出的一个字,是“情”。通过这一集,从整体上介绍了唐僧这个人物,从基础上树立了这个人物的高度,从故事情节上来讲,“情”的味道更浓郁。应该说《西游记》这部小说,佛教界是并不认可的,这就给我们塑造唐僧这个人物增加了难度,甚至给整个拍摄过程增添了不少麻烦,所以杨导演格外重视对唐僧形象的提升。
        最终,几年拍下来,在大明寺,老住持借给我们珍贵的袈裟、亲自带领和尚演戏;在天童寺唐僧讲经时,下面听讲的很多是天童寺里真正的和尚,他们自愿扮演群众演员……这些都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佛教界对82版电视剧《西游记》是欢迎和认可的。

为唐僧送行的女官们。

陈光蕊赴任的官船“一找再找”
        陈光蕊赴任这场戏,可以说是全剧的一个亮点。虽然没有一句台词,但用音乐完整地讲述了唐僧的身世。赴任这条船呢,一开始美工找了一条小船,不够气魄。后来又重新找了一条大船,自己加工设计,做成了一个官船,看着才比较有气魄。
        为什么说“美工”这个工种在《西游记》剧组格外重要呢?就是因为当年和现在不一样,现在什么无锡影视城、涿州影视城、横店,到处是拍摄基地,道具要什么有什么。当时是要什么没什么,任何道具,不管大的小的,完全都得剧组自己找、自己设计,像这场戏里的大船,想要找个现成的更是完全不可能。接下来,我还要专门写几篇关于美工这部分的文章,让大家充分了解剧中一个个美轮美奂的场景,都是如何搭建出来的。

        清西陵,场记马丽珠在吃中午饭面包,她身后是导演助理靳根戌在指挥群众演员们。

镜头前加十字镜让锡杖和袈裟反光
        唐僧讲经这场戏,要表现的是一个坚强的取经者,而不是一个窝窝囊囊的和尚。僧人们用心地聆听、观音化身的老者从旁观察,这些都从另一面衬托了一个得道高僧的形象。唐僧被请上唐王大殿的时候,用了长镜头。一个是背面跟,一个是横移,然后近景一直跟进来,用了各种角度的镜头来展示唐僧的形象。老者围着唐僧观察,镜头紧紧跟随老者的视线,随后在两人之间来回移动。

“唐王”张志明与场记马丽珠合影。
        最后,在唐僧说出“不得真经誓不回还”几个字后,镜头推了一个大近景,充分展示了唐僧取经的坚定决心。观音拿出袈裟和锡杖时,我在镜头前加了一个十字镜,这样锡杖上就反射出了十字光,道具人员又在袈裟上贴了一些亮片,才呈现出了袈裟闪闪发光的效果。

杨导演在唐王大殿上给演员说戏。

        演观音化身的演员,是北京人艺的郭家庆,这是一个很好的演员,虽然消瘦,但给人的感觉非常有分量,从台词、动作到肢体语言,表演得都非常好。黄风怪也是他演的,你们看出来了吗?演唐王的演员,叫张志明,他是浙江越剧团的越剧演员,国家一级演员。为什么选他呢,杨导演此前录过他的越剧《胭脂》,觉得张志明的气质很符合唐太宗的形象,所以就把他找来了,戏份不多,但角色诠释的也是非常成功。另外,唐王大殿上的文臣武将,有好几个都是其他演员来串戏的,比如“二郎神”林之谦、“刘洪”韩善续,这些你们都没看出来吧?

饰演唐王的张志明当年在浙江越剧团唱小生。

        唐朝时佛教是很盛行的,所以唐王送唐僧也是摆出了最大的阵容。送别这场戏是在河北的清西陵那儿拍的,用了好多人。唐王从地上捻起土放进酒里让唐僧喝下,并意味深长地说了那句:宁爱本乡一捻土,莫恋他国万两金。意思就是说,你一定要回来啊,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吧,也更加坚定了唐僧取经的信念。

老者听唐僧身世那场戏的工作照。

小唐僧放生剧情反复设计
        关于小唐僧的戏份,也是挺有意思的。放生鱼这场戏,是在河北苍岩山福庆寺后面的一个放生池拍的。原来是想安排这样一个情节,让小唐僧在街上走,看到一个很穷的人,然后就去施舍、救助。后来一想,这个情节太一般了,意思不大,后来就想到了放生鱼,这也更加符合佛教的做法和心态。
        对这条鱼的要求呢,还是比较苛刻的,必须是活蹦乱跳的,如果生命力不强,蔫头耷脑的,那拍出来的效果也不会太好。苍岩山的台阶又陡又高,大家在戏里都能看出来,也不知道我们的道具人员是从哪儿找来这么条活蹦乱跳的鱼。

满月抛江的江流儿原来是女孩
        整部戏中第一个出现的“唐僧”,你以为是汪粤吗?可不是,第一个唐僧是水盆中的江流儿!满月抛江这段戏,是在江苏镇江焦山岛附近的江面上拍摄的,演婴儿版唐僧的这个小孩,叫胡雯倩,镇江当地人,是个女孩子。
        在船上拍完刘洪把陈光蕊打到水里的戏后,紧接着就是拍马兰与江流儿的“对手戏”。当时天气非常热,当地推荐的小演员没有到位,制片部门就从围观拍摄的一对夫妇手中借来了这个婴儿,也没注意是男孩还是女孩,胖嘟嘟的小脸,被杨导演一眼看中了。拍这场戏的时候是1984年,那个时候胡雯倩才四五个月大。当时孩子一直在哭,可能一是因为太热了,满头都是汗,二是人太多,小孩认生。
        马兰在这场戏里流了不少眼泪,是动了真情的。她在江边推那个盆,近景呢,拍的就是胡雯倩;远景呢,用的就是道具人员买回来的、跟胡雯倩差不多大的一个塑料娃娃;等再拍到岸上,老方丈发现这个盆后赶紧去救人,从盆里抱起来的,又是胡雯倩了。怕盆翻了,项汉还藏到了水底下,用绳子慢慢地拉着盆往对岸漂。

 长大后的江流儿,你还认得出来吗?

        要说胡雯倩也是遭了罪了,弄出了一身痱子,剧组特别不好意思,经费又不多,就把这个塑料娃娃送给了她,他们家还把这个娃娃和孩子放在一起拍了张照片留念。没想到的是,这个娃娃一直保存到胡雯倩长大。1994年,有一次马兰去镇江演出,通过当地文化部门找到了胡雯倩,这时的胡雯倩已经是一位大美女了,两人还一起拍了照。前几年有一次剧组人员一起做一个节目,胡雯倩也来一起聚会了,这孩子还真是跟《西游记》剧组有缘分!

全剧为唐僧一人安排了七首歌
        后来有人说,杨导演非常偏爱唐僧,给他一个人就安排了七首歌。这第四集最后的《走啊走》,就是其中之一。唐僧领受了取经大任后,就义无反顾地上路了,这时歌声响起,描写了他在没有三个徒弟的情况下一个人翻山越岭,虽经历风霜雨雪,却依然信念坚定。
        也可以说,正是这首《走啊走》,在取经之初就奠定了唐僧这个人物的一个高起点。而歌曲结尾的两句歌词,我想说给所有的同志们共勉:人生贵在有追求,哪怕脚下路悠悠。

        这张照片是剧组在内蒙古拍戏时,我为徐少华拍摄的人物造型照片。
        最近,有人在公众号后台把一位叫张亮亮的网友制作的《西游的艰辛》发给了我,这是一首纪念杨导演的歌,我看了很感动,对张亮亮表示感谢。他填的词唱出了对杨导演的怀念,唱出了《西游记》拍摄的艰辛,也唱出了“敢问路在何方”这样一种西游精神。我做这个公众号,也是为了更好地传播西游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当年那段拍摄的历史。杨导演虽然离我们远去了,这部剧里的很多老艺术家也离我们远去了,但我想,我至少可以做一点点事情,让西游精神,流传下去。

本号内容均系原创,转载须注明来源!

王崇秋:一台摄像机“筑成”82版西游记
(微信ID:chongqiuxy)

困囚五行山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