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注释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信言谓之诚信之言。信言并非华丽之言,而这种语言多出自于父母、老师、或者是社会上最好的朋友等。如果单纯对“听”字而言,并且有忠言逆耳。又可以说,“只有知己才能发现了你脖子后面的灰尘”也正是揭到了自己短处,因此你听起来就不美。什么叫“知己”知我者为“知己”,不知我者不为知己,忠言虽然不顺耳,但它可以利于人生。 美言不信,就是说好听的话,已经脱离了社会上现实,因此就不能相信。此话也往往出现在大众场合,如上下级关系等等。美言不信,又可以说,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去盲目崇拜时说出的语言,或者是“别有用心”的语言等。因此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重点是为什么要辩?辩字本身就要想辩论倒别人。辩字多形于口出于心,只要心有善念,就不会去对别人说长论短。所以有道德的人不会去随便辩论,只有沒道德的人去评头论足捉弄是非。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孑的这句又似我前段时间作的一副楹联:“观翠竹吐风韵听其虚心之声,入三秋闻芳香始见谷熟头低”。也就是说,一个聪明人不会去随便张扬,只有沒能力的人为了遮丑与虚荣,才去哗众取宠。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这句话的内容是说明,有道德的人并非把财物看的那么大,而正是因为善于施舍而愈富有,又可谓之“舍得”。又可以说成是形成一个大的“道德圈子”,与“良心圈孑”,也是我常说的“人不留人情留人”,有着,养人即养心,天下皆故人之意。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孑的这句话非常深远。我们要知道这句话,首先要知道什么叫天道?天道首先要知道一阴一阳谓之道,而这条道从来就沒间断过,如月落日出等,如我们狭义上去讲二十四节气,上半年六二一,下半年八二三,并且从古迄今就沒有错过,因此天道才是人们的正道。人们生在天地之间,就必肖天地之形,与日月同辉,与四时合序,或者说,事物只有顺天而行才有利于开拓发展,逆天而行就必定以失败而告终。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句话也是我常说的一句相似之话:“君子与君子相交,可交往一生,君孑与小人相交,可交往一时,小人与小人不可交往”。或者说,一个贤良人与一个贤良人之交,总是有“有滴水之恩,以涌泉相报”,而与这种人交往,怎么会有斗争呢! 因自己学浅识疏,未能把老子的道德经言尽其意,只能浅识而已矣。 ?庚子年暮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