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科植物有哪些 五加科植物有哪些傣药

五加属(学名:Eleutherococcus)是五加科下的壹个属,为灌木至小乔木植物。该属共有约35种,包括刺龙苞,分布于亚洲。

有些学者将本属分割成Eleutherococcus Maxim.(1859)、Acanthopanax Miq.(1863)与Evodiopanax Nakai(1924)等3属,由于分属的特点差异甚微,合并为壹个属较为合理。合并后应以发表最早的合法名称Eleutherococcus Maxim.作为正式学名。

灌木。直立或蔓生,稀为乔木;枝有刺,稀无刺。叶为掌状复叶,有小叶3-5,托叶不存在或不明显。花两性,稀单性异株;伞形花序或头状花序通常组成复伞形花序或圆锥花序;花梗无关节或有不明显关节;萼筒边缘有5-4小齿,稀全缘;花瓣5,稀4,在花芽中镊合状排列;雄蕊5,花丝细长;子房5-2室;花柱5-2,离生、基部至中部合生,或所有合生成柱状,宿存。

果实球形或扁球形,有5-2棱;种子的胚乳匀一。

五加属植物大多数生长在森林中、灌木丛林、林缘、山坡路旁、林荫下或林缘湿润处,少数为散在林中生长。中国五加属植物大多数分布在海拔1000米-3000米的密林中,个别种类从海拔100米最初分布,如细柱五加、糙叶五加、白簕、刺五加、糙叶藤五加等;少数种类如云南五加在海拔3000米以上才有分布。

全世界已发现37种(不包括变种)五加科五加属植物,分布在海拔百米至数千米的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亚洲。中国有26种18变种,占世界首位,广泛分布于中国南北各省,长江流域最多,其中最常见的是细柱五加、刺五加与红毛五加。

韩国与日本也盛产五加皮,韩国已发现五加属植物17种(11种3变种3变型),其中最常见的是无梗五加,韩国还培育出新型变种五加皮A. senticosus Harms forma inermis Yook与A. divaricatus Seem. var. albeofructus Yook用于药用。在日本也已发现五加属植物9种,其中最常见的是异株五加。

五加属植物大都具有药用价值,如滋补、抗风湿、抗应激、抗疲劳、抗肿瘤等作用,临床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腰膝软弱等病症。

药理作用:具有抗炎作用、抗应激作用、抗心律失常作用、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抗肿瘤作用、兴奋平滑肌作用、抗溃疡作用等,会对免疫系统、物质代谢产生影响。

五加即细柱五加(学名:Eleutherococcus nodiflorus),是五加科五加属植物。

五加生长于灌木丛林、林缘、山坡路旁与村落中,垂直分布自海拔数百米至一千余米,在四川西部与云南西北部可达3000米。耐庇荫,对土壤适应性强,能在土层浅薄的石质土上生长,但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稍带酸陛的冲积土或沙壤土生长为佳。

分布区西端(以青海化隆、互助为例)的气候条件为:年平均气温2℃左右,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为-12℃,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7-15℃,极端超低气温-33.1℃,极端顶尖气温29.3℃,年降水量300-400毫米。

分布地区在中国甚广,西自四川西部(天全、屏山)、云南西北部(维西),东至海滨,北自山西西南部(永济)、陕西北部(延安),南至云南南部(蒙自)与东南海滨的广大地区内,均有分布。

药用:五加为著名中药,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自古用根皮(称为五加皮)泡制“五加皮酒”,为益精、强筋骨、祛风湿、治半身不遂、跌打损伤之良液。民间有:“两足不能提,牛膝、木反五加皮”的传说。李时珍称:五加皮能降低高血糖,可治疗轻、中型糖尿病,能调节血压;使高低血压患者的血压趋于正常。主治心腹疝气,腹痛,补气益中,可治疗行走不稳或小儿三岁还不能走路;另可治疗疽疮阴浊,男子阴部潮湿不适,小便不沥,女人阴痒及腰脊疼痛及两脚疼。补中益精,壮筋骨,增强意志。久服,使人轻耐老,驱逐体内各种恶风及恶血,四肢不遂,风邪伤人,软脚肾腰,主治多年淤血积在皮肌,痹湿内不足,明目下气。治中风骨节挛急,补五劳七伤。酿酒饮,也治风痹,四肢挛急。制成粉末浸酒饮,治眼部疾病。

经济:嫩叶可作蔬菜。树皮含芳香油,酒精浸出液约25%左右。枝叶煮水液,可治棉蚜、菜青虫等。

观赏:植株枝繁叶茂,花果奇特,是一种优良的观赏植物,也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灌木。

刺五加(学名:Eleutherococcus senticosus),五加科五加属的一种落叶灌木,又名五加参、俄国参、西伯利亚人参,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北部,西伯利亚一带。其根部与根状茎可入药,其主要成分有刺五加苷、新五加苷等。1950年代苏联学者曾对刺五加及刺五加苷进行过一系列研究,并开发了刺五加提取物制成的产品。

生于森林或灌丛中,海拔数百米至2000米。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耐微荫蔽。宜选给阳、腐殖质层深厚、土壤微酸性的砂质壤土。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小兴安岭、伊春市带岭)、吉林(吉林市、通化、安图、长白山.靖宇)、辽宁(沈阳)、河北(雾灵山、承德、百花山、小五台山、内丘)与山西(霍县、中阳、兴县)。朝鲜、日本与俄罗斯也有分布。

刺五加在中国医药学中做为药物广泛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具有“补中益精、坚筋骨、强志意”的作用,久服“轻身耐老”,和它药配伍亦可“进饮食、健气力、不忘事”。南北朝刘宋·雷敩著《炮炙论》记五加皮有“阳人使阴,阴人使阳”的作用。 国外对人参及其近缘植物刺五加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证明了刺五加与人参有相似的药理作用与临床疗效。

白簕(学名:Eleutherococcus trifoliatus)为五加科五加属的植物。广布于中国中部与南部,西自云南西部国境线,东至台湾,北起秦岭南坡,但在长江中下游北界大致为北纬31度,南至海南的广大地区内均有分布。生于村落,山坡路旁、林缘与灌丛中,垂直分布自海平面以上至3200米。玩法标本采自广州附近。印度、越南与菲律宾也有分布。深圳见于布吉鸡公山与南澳东涌、半天云等地。

白簕适宜生长在冬天严寒的大陆兼海洋性气候地区,标准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水热条件变化大;白簕的生存能力很强,喜爱较为湿润的微酸砂壤;喜温暖,又能耐轻微荫蔽,也能耐寒。

药用价值:本种为民间常用草药,根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消肿解毒之效,治感冒、咳嗽、风湿、坐骨神经痛等症。

食用价值:白簕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白簕嫩叶、枝梢中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与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氨基酸总含量达20.8%,具有健脑与增强脑细胞呼吸作用的功能。经常食用白簕,可以摄入足够的热量供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主题的需要。白簕香味独特,民间流行以筋菜作为保健蔬菜,其特有的食疗功效。是西双版纳各民族主要运用的野菜之一,尤其是节日中常备的生食野菜。

观赏价值:栽培繁殖相对容易,野外资源量大,云南许多民族庭院有栽培的习惯白簕株高,枝繁叶茂,抗性强,不择环境,常用于棚架或攀援树上。枝具刺,是作绿篱的好材料,也可用于庭院或假山上,有广阔应用前景。

八角金盘属(学名:Fatsia)是五加科下的壹个属,为常绿、无刺大灌木或小乔木植物。该属共有三种,一种产于我国台湾,两种产于日本。

灌木或小乔木。叶为单叶,叶片掌状分裂,托叶不明显。花两性或杂性,聚生为伞形花序,再组成顶生圆锥花序;花梗无关节;萼筒全缘或有5小齿;花瓣5,在花芽中镊合状排列;雄蕊5;子房5或10室;花柱5或10,离生;花盘隆起。果实卵形。

本属雄蕊5,子房5或10室,花柱5或10,花的数目已较稳定,也许来源于兰屿加属Boerlagiodendron Harms中的单叶类型。

八角金盘四季常青,叶片硕大。叶形典雅,浓绿光亮,是深受欢迎的室内观叶植物。适应室内弱光环境,为宾馆、饭店、写字楼与家庭美化常用的植物材料。用于布置门厅、窗台、走廊、水池边,或作室内花坛的衬底。叶片又是插花的良好配材。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可露地应用,宜植于庭园、角隅与建筑物背阴处;也可点缀于溪旁、池畔或群植林下、草地边。

八角金盘(学名:Fatsia japonica)是八角金盘属下的壹个种,乃指其掌状的叶片,裂叶约8片,看似有8个角而名。它叶丛四季油光青翠,叶片像一只只绿色的手掌。是一种原产于日本南部的常绿灌木。高度可达3-6米(9.8-19.7英尺)。

喜湿暖湿润的气候,耐阴,不耐干旱,有一定耐寒力。宜种植有排水良好与湿润的砂质壤土中。其性耐荫,在园林中常种植于假山边上或大树旁边,还能作为观叶植物用于室内,厅堂及会场陈设。

八角金盘是优良的观叶植物。八角金盘四季常青,叶片硕大。叶形典雅,浓绿光亮,是深受欢迎的室内观叶植物。适应室内弱光环境,为宾馆、饭店、写字楼与家庭美化常用的植物材料。或作室内花坛的衬底。叶片又是插花的良好配材。适宜配植于庭院、门旁、窗边、墙隅及建筑物背阴处,也可点缀在溪流滴水之旁,还可成片群植于草坪边缘及林地。另外还可小盆栽供室内观赏。对二氧化硫抗性较强,适于厂矿区、街坊种植。

八角金盘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净化空气。在现代人居住的房子里,很多人经常门窗紧闭,很少让家里的空气和外界的空气通通风,将家里面人体呼出的气体等等排到屋外。而当这些气体在室内积累到一定量时,室内的空气也会越来越浑浊。而且现今城市空气质量越来越差,如果在家中种植八角金盘,就能够吸走部分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净化空气,使主人生活更加舒适。

八角金盘四季常青,是一种很好的室内装饰植物,观赏价值极高,开出的花也十分雅致。在室内栽培一株八角金盘,绿化一下室内的环境,是十分不错的挑选。在养殖方面也无需花费主人很多心力,将它养在庭院、门旁、窗边、墙隅及建筑物的背阴处既可,主人还能随时欣赏它绿意盎然的样子呢。

花语:八角金盘象征坚强、有骨气,它的花语是八方来财、聚四方才气、更上一层。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