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
动作电位产生原理:
细胞外钠离子的浓度比细胞内高的多,它有从细胞外向细胞内扩散的趋势,但钠离子能否进入细胞是由细胞膜上的钠通道的状态来决定的。
当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首先是少量兴奋性较高的钠通道开放,很少量钠离子顺浓度差进入细胞,致使膜两侧的电位差减小,产生一定程度的去极化。当膜电位减小到一定数值(阈电位)时,就会引起细胞膜上大量的钠通道同时开放,此时在膜两侧钠离子浓度差和电位差(内负外正)的作用下,使细胞外的钠离子快速、大量地内流,导致细胞内正电荷迅速增加,电位急剧上升,形成了动作电位的上升支,即去极化。当膜内侧的正电位增大到足以阻止钠离子的进一步内流时,也就是钠离子的平衡电位时,钠离子停止内流,并且钠通道失活关闭。
在钠离子内流过程中,钾通道被激活而开放,钾离子顺着浓度梯度从细胞内流向细胞外,当钠离子内流速度和钾离子外流速度平衡时,产生峰值电位。随后,钾离子外流速度大于钠离子内流速度,大量的阳离子外流导致细胞膜内电位迅速下降,形成了动作电位的下降支,即复极化。此时细胞膜电位虽然基本恢复到静息电位的水平,但是由去极化流入的钠离子和复极化流出钾离子并未各自复位,此时,通过钠钾泵的活动将流入的钠离子泵出并将流出的钾离子泵入,恢复动作电位之前细胞膜两侧这两种离子的不均衡分布,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
动作电位是谁产生的?
细胞受到一个大于阈值强度的外界刺激,细胞膜上部分发生去极化,使少量钠离子流入膜内,当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钠离子与去极化形成正反馈,使得钠离子大量内流,直到钠离子的平衡电位(内正外负),这样就形成了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定义: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快速、可逆转、可传播的细胞膜两侧的电变化。
动作电位的特征有哪些
动作电位的特征有:一是动作电位幅度变化。细胞接受有效刺激后,一旦产生动作电位,其幅值就达最大,增大刺激强度,动作电位的幅值不再增大。二是不衰减传导。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
动作电位由峰电位(迅速去极化上升支和迅速复极化下降支的总称)和后电位(缓慢的电位变化,包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组成。峰电位是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成分,因此通常意义的动作电位主要指峰电位。动作电位的幅度约为90~130mV,动作电位超过零电位水平约35mV,这一段称为超射。
动作电位名词解释
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动作电位由峰电位和后电位缓慢的电位变化,包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组成。峰电位是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成分,因此通常意义的动作电位主要指峰电位。动作电位的幅度约为90~130mV,动作电位超过零电位水平约35mV,这一段称为超射。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膜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它是一切生物电产生和变化的基础。当一对测量微电极都处于膜外时,电极间没有电位差。在一个微电极尖端刺入膜内的一瞬间,示波器上会显示出突然的电位改变,这表明两个电极间存在电位差,即细胞膜两侧存在电位差,膜内的电位较膜外低。该电位在安静状态始终保持不变,因此称为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是什么离子内流
动作电位由钠离子内流造成的。恢复过程中纳离子外流、钾离子内流。要知道细胞外液纳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内(20:1)细胞内钾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外(30:1)。其中静息电位钾离子外流为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动作电位纳离子内流为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恢复电位中钠离子外流、钾离子内流均为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
简述动作电位和局部反应的异同
1、动作电位是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快速、可逆转、可传播的细胞膜两侧的电变化,动作电位的主要成份是峰电位,动作电位可以分成去极化、复极化、超极化三个过程,动作电位的产生符合全或无定律,即刺激只要达到阈值,就能引发动作电位;
2、局部电位是指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时,细胞膜两侧产生的微弱电变化,或者说是细胞受刺激后去极化未达到阈电位的电位变化;
3、局部反应和动作电位的不同点有动作电位有全或无现象,局部反应无全或无现象,局部反应的幅度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动作电位可以不衰减地传遍整个细胞,局部反应只能以电紧张扩布的方式影响邻近的细胞膜,随距离的增大,很快减小为零,动作电位有不应期,因此,动作电位不能叠加,局部反应无不应期,可以总和。
简述动作电位的波形
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动作电位由峰电位,即迅速去极化上升支和迅速复极化下降支的总称,和后电位,即缓慢的电位变化,包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组成。峰电位是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成分,因此通常意义的动作电位主要指峰电位。
动作电位具有三个特点
动作电位具有三个特点是:
1、电位幅度小且呈衰减性传导,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小;
2、不是“全或无”式的,局部电位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加;
3、有总和效应,多个阈下刺激可以在时间上(在同一部位连续给予多个刺激)或空间上(在相邻的部位给予多个刺激)可以叠加,如果总和后产生的去极化强度超过阈电位,则可诱发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动作电位由峰电位(迅速去极化上升支和迅速复极化下降支的总称)和后电位(缓慢的电位变化,包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组成。
动作电位有什么特点
动作电位的特点:
全或无现象:该现象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动作电位幅度。细胞接受有效刺激后,一旦产生动作电位,其幅值就达最大,增大刺激强度,动作电位的幅值不再增大。二是不衰减传导。
1、动作电位过程中膜电位的去极化是由钠通道开放所致,因此刺激引起膜去极化,只是使膜电位从静息电位达到阈电位水平,而与动作电位的最终水平无关。因此,阈刺激与任何强度的阈上刺激引起的动作电位水平是相同的,这就被称之为全或无。
2、不能叠加,因为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的特性,因此动作电位不可能产生任何意义上的叠加或总和。
3、不衰减性传导,在细胞膜上任意一点产生动作电位,那整个细胞膜都会经历一次完全相同的动作电位,其形状与幅度均不发生变化。
动作电位指的是静止膜电位状态的细胞膜受到适当刺激而产生的,短暂而有特殊波形的跨膜电位搏动。
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被称为兴奋性,有这种能力的细胞如神经细胞和肌细胞。动作电位是实现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的生理基础。
动作电位峰值大小与什么有关
动作电位峰值大小与膜外钠离子内流有关,因为钾离子存在于细胞内而钠离子存在与细胞外,钠离子得内流带了大量的正电导致膜内的电位由正变负,此时是内正外负,然而细胞内需要维持其稳态,所以钠离子的内流会有一个峰值。
钠离子是由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得到的,显正1价,书写为Na+。钠是一种质地软、轻、蜡状而极有伸展性的银白色的1A族的碱金属元素。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是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是有复极2期平台期,近年来随着心室肌中层一组具有独特电生理特性的细胞亚群的发现,人们提出了心室肌细胞电生理异质性这一概念,即不同部位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态、时程各异,对各种病理生理因素和药物的反应性存在着差异。这种跨室壁心肌细胞电生理异质性在心电图T波、U波、后除极及其介导的触发活动和折返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尖端扭转性心动过速的形成中均具有重要作用。
动作电位是钾离子的平衡电位吗
动作电位不是钾离子的平衡电位,动作电位是钠离子的平衡电位。动作电位(actionpotential)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平衡电位(equilibriumpotential)指静息条件下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差。